图纸加密软件(通常属于 数据防泄密 或 DLP 领域)进行防泄密保护,其核心思想是:让加密的图纸只能在 安全环境 内被授权的人使用,一旦离开这个环境,文件将无法打开或变成乱码
下面将从核心原理、关键技术手段、部署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详细解释。
这是目前最主流、最有效的技术。其原理是:
在安装了加密客户端的电脑上,指定类型的文件(如.dwg, .pdf, .step等)在创建和保存时会被自动加密。这个过程对用户是“透明”的,用户感觉不到,照常工作。
加密后的图纸,在授权范围内的电脑上(如同部门、同公司网络内),用户可以像打开普通文件一样打开、编辑、保存。加密软件会在后台自动完成解密和再加密的过程。
一旦这个加密文件被非法带出公司环境(例如通过U盘拷贝、邮件发送、上传网盘等),文件在非授权的电脑上就无法打开。它会显示为乱码,或者提示“无权访问”。
就像给文件戴上了一副特殊的“眼镜”。在公司内部,所有人都戴着这副“眼镜”,所以看文件是正常的。一旦文件被带出公司,外面的人没有这副“眼镜”,看到的全是乱码。
除了核心的透明加密,软件还会结合以下技术手段,构建立体的防护体系:
只读/编辑/打印权限:可以控制用户对图纸是只能查看,还是可以编辑,或者是否可以打印。打印出的纸质文件也是重要的泄密渠道。
时间权限:可以授权图纸只能在某个时间段内访问(例如,只允许合作伙伴在项目期内查看)。
次数权限:限制文件打开的次数。
离线授权:对于需要出差携带笔记本电脑的员工,可以授予离线权限,设定一个离线时间(如7天),超过时间后无法再打开加密文件。
文件外发审批:当员工需要将图纸发送给公司外的人员时,必须通过系统提交申请。上级审批通过后,系统会生成一个对外发的、受控的文件。
外发文件控制:这个外发文件可以独立设置权限,例如:禁止打印、禁止编辑、设置打开密码、限定使用时间和次数等。即使文件发给了合作伙伴,依然在控制之下。
详细记录所有对加密图纸的操作:谁、在什么时间、通过什么程序、对哪个文件进行了打开、编辑、复制、打印、发送等操作。
这虽然不能直接防止泄密,但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,并且在泄密事件发生后,可以提供完整的追溯证据。
一些高级版本会通过驱动技术,在打开加密图纸时,禁止截屏软件(如微信、QQ截屏、PrintScreen键)和录屏软件的操作,防止通过“拍照”方式泄密。
在打开图纸时,屏幕上自动覆盖浮动的水印,水印内容可以是用户名、工号、时间等。如果有人用手机拍照,可以通过水印快速定位到泄密责任人。
技术需要与严格的管理相结合:
所有加密策略、用户权限、审批流程都由一台中央管理服务器控制。终端电脑上的客户端严格执行服务器的指令。
不同部门(如研发部、市场部)可以应用不同的加密策略。研发部的图纸自动加密,市场部的宣传资料则不加密。
员工只能访问其权限范围内的文件,实现“最小权限原则”。
从图纸创建、设计、评审、归档到报废,整个生命周期都处于加密保护之下。
可以与OA、ERP、PDM等业务系统集成,确保存储在业务系统中的图纸也是加密的,并且访问过程受控。
图纸加密软件的防泄密保护是一个体系化的解决方案,它通过:
核心技术:透明加密,保证文件在创建之初就“天生加密”。
控制手段:精细的权限、严格的外发管理、操作审计,控制文件的使用范围和方式。
辅助手段:防水印、防截屏,堵住特殊泄密渠道。
管理支撑:集中的策略管理和分权分域的部署,确保安全策略有效落地。
最终实现的效果是:员工在授权环境下无感知地顺畅工作,但任何试图将图纸非法带出安全边界的行为都会失败,从而在保障工作效率的同时,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。